從高雄甲仙前往納瑪夏的途中會經過「小林村」的永久屋,也會經過重新建造開放的「小林平埔族群文物館」,與距離文物館不遠原本小林村遺址楠梓仙溪對岸的「小林紀念公園」。這其實是個有點令人傷痛與心情沈重的地方,願亡者安息,也提醒世人記取大自然反撲的力量。
小林村位於甲仙區東北方,日治時期屬於高雄州旗山鄉甲仙庄東阿里關,大部分居民為大武壠平埔後裔,其次是漢人及少數原住民,莫拉克颱風(2009年八八風災)時獻肚山崩塌,土石掩埋小林村,造成小林村居民重大的傷亡。
小林平埔族群文物館
「小林平埔族群文物館」於1996年正式開放參觀,館內展出完整的小林公廨、傳統農耕、狩獵及漁獵等日常生活器具,大部分皆依循傳統工藝製作,每件文物皆展現小林部落的生活經驗與族群智慧。
2009年因莫拉客颱風造成土石流,讓文物館隨小林國小一起遭到掩埋。在政府重建計畫協助推動下,文物館於「五里埔」永久屋基地旁重建,並於2012年3月完工開館營運。2014年8月另以常設展型態並以「回家-小林故事」為主題,娓娓道出小林村從風災前、經歷災變到重建的故事。
- 地址:高雄市甲仙區五里路50號
- 電話:07-676-1168
- 公休:每週一休館
- 開放時間:09:00~12:00;13:00~17:00
小林平埔文物族群館的外觀。
小林平埔文物族群館外有雕像及鳥兒展翅飛翔狀的「望鄉」裝置藝術。
昔日小林村的模樣,後面為獻肚山,前面是楠梓仙溪,後來八八風災時獻肚山崩塌了。
傳統做菜的器具。
小林平埔文物館內目前以「回家-記憶中的家小林部落」為常態展,館內也有許多互動式的展出。
家常的郵務腳踏車、傳統的門扉,平常的飯菜。這些其實與我們一般人的家庭無異。
風災後居民只能暫時住在組合屋的日子。
永久屋,新家的生活。
小林文物館的二樓為圖書室,不過參觀當天二樓沒有開燈,有點陰暗,這是從二樓往一樓下拍的照片。
小林紀念公園
莫拉客風災後,因部份小林村民不忍開挖,所以選擇保留原址,經公開協商後於原址楠梓仙溪對岸澤地開闢為紀念公園,作為憑弔場所。紀念公園內包含:追思廣場、小林公祠、苦路、眺望台、沉思橋與紀念碑。追思廣場的紀念碑用獻肚山順流而下的石塊堆砌成8×9公尺的錐形尖塔,以紀念8月9日這難忘的一天。在階梯式的「苦路」兩側的追思牆上刻記著462為罹難的村民姓名,181株的原生種山櫻花,象徵被土石掩埋的181個家庭,每顆樹下的石座刻有號碼,代表小林村原本忠義路門牌號碼。
小林紀念公園的入口。
小林紀念公園的入口旁就是小林公祠。
小林紀念公園內總共181株的原生種山櫻花,象徵被土石掩埋的181個家庭,每顆樹下的石座刻有號碼,代表小林村原本忠義路門牌號碼。
「苦路」兩側的追思牆上刻記著462為罹難的村民姓名。往神思橋方向可以看到紀念碑。
「苦路」兩側的追思牆上刻記著462為罹難的村民姓名。
追思廣場的紀念碑用獻肚山順流而下的石塊堆砌成8×9公尺的錐形尖塔,以紀念8月9日這難忘的一天。而紀念碑的對面就是原小林村的遺址。
對岸就是原小林村的遺址。
小林村、獻肚山與楠梓仙溪原本的地形地貌解說牌。
紀念文。
回》高雄那瑪夏螢火蟲之旅,兩天一夜行程分享 首頁
延伸閱讀:
[高雄甲仙]三冠王芋冰城吃芋頭冰休息兼尿尿
[高雄田寮]月世界地景公園,這裡的地形真的如月亮般寸草不生耶~
[高雄田寮]礦區陳甚土雞城,沒有內行人帶路找不到的美味餐廳
[田寮]頭前園休閒餐廳吃泥火山雞
[高雄燕巢]燕巢的養女湖變漂亮了,還分新、舊泥火山
高雄路竹:新素蘭麵店,好吃的外省麵搬回自宅家重新開張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