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於日本東京都涉谷區的「明治神宮」供奉的是「明治天皇」與昭憲皇太后的靈位。而且是在西元1920年才啟用。
明治天皇是近代史賞日本蠻知名的天皇,大家唸書的時候應該都聽過「明治維新」,是日本邁向現代化社會的一個重要歷程與轉變,而且在「明治維新」以前日本的天皇基本上並沒有太大的實權,因為整個日本發展史幾乎都是繞著武士將軍與幕府將軍轉的,而明治天皇則是少數可以掌握實權的日本天皇。
這「明治天皇」對中國近代史,甚至「台灣史」也是影響甚大的一個日本天皇,因為他大力發展現代化,增加生產力,從一個落後的封建國家躍身為國際強權,以致後來發動甲午戰爭割據台灣,並在中國境內打了一場日俄戰爭。
基本上「明治天皇」對日本的貢獻非常大,所以其死後(1912年)就被日本政府給神格化並從1915年開始計畫興建「明治神宮」,甚至從全國與各殖民地運來各種樹種植期間,而明治神宮內的巨大鳥居則選用「台灣阿里山」樹齡1200年的神木來建造。
從JR原宿車站出來後往右走就可以看明治神宮的「南參道」入口了。
這JR原宿車站也是一景,復古的站體外觀,是很多到訪的遊客必拍的景點之一,屋頂上還有一隻風向雞。
從JR原宿車站出來越過這座「神宮橋」,後面就是「明治神宮」的範圍了。
這是「明治神宮」南參道入口處的巨型木造鳥居,南參道、北參道、西參道等三個入口各有一個,在南參道與北參道交接往本殿的方向則有一個與這個差不多大的「大鳥居」。
一般比較虔誠的日本民眾在經過鳥居時都會停下來鞠躬,但這裡大概是外國觀光客居多,所以看不太到這種景象。這個巨大鳥居使用全木頭建造。
這座橋稱之為「皇橋」,在日本很多橋樑上的橋墩裝飾好像都是這個形狀,後來查了才知道這個設置在橋欄杆柱頭上的裝飾叫「擬寶珠」,因其模擬如意寶珠(佛塔相輪上的寶珠)之形狀而得名。
過了「皇橋」之後不遠可以看到道路一旁來列整齊的日本清酒桶(神酒牆),這有點像我們在寺廟看到捐款人名錄,這些清酒其實是要清酒商奉獻給「明治神宮」神明享用的,到了隔年的一月一日,牆上的的清酒會被拆封並分送給前來參拜的名眾飲用。
一旁的告示牌也註明「明治天皇」大力提倡現代化增加生產力,使得清酒更為普及。
道路的另一面則是葡萄酒桶,因為明治天皇也開放葡萄酒釀製。
明治神宮的大鳥居,位於神宮前南參道及北參道交會處,是日本最大的木製鳥居。鳥居高有12公尺,兩柱間距9.1公尺,圓柱徑1.2公尺,屬於「明神鳥居」的型式。
第一代鳥居建於1920年日治時代由台灣總督府砍伐阿里山1200年的樹木奉獻,但在1966年(昭和41年)時遭雷擊而損壞,現在第二代鳥居則是在1971年間向台灣的振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採購丹大山樹齡1500年的扁柏,依照1920年啟用時的形制與寸法重建,1975年竣工。
工作熊感覺這做大鳥居與南參道入口處的鳥居差不多大啊!為什麼只有這座鳥居稱之為「大鳥居」?
穿過「大鳥居」在往前走轉個彎就可以看到客殿及本殿的建築了。
來到明治神宮的客殿前也有個鳥居,但這座鳥居明顯比外面那個「大鳥居」小多了。
「明治神宮」既然已經被神格化了,所以進入客殿及本殿前一定也會有個「手水舍」,洗手、洗嘴。
明治神宮內的木製兩層入母屋造大門,也是全木頭建築。
明治神宮的本殿與廣場,這個廣場還蠻大的,重要節日時應該會有一些大型的活動。其實每年新年元旦都有大批大批的日本民眾來這裡參拜。
明治神宮之神樂殿的宮燈。
明治神宮的繪馬牆。
《維基百科》神職是日本神社的祭司,也叫神主。神職在神道中是神與人之間的媒介,他們也負責替信徒祓除與主持婚禮並管理神社一般事務。在遠古時代因政教合一,因此氏族首領也是神官,到後來才有專門的神職。在日本和平憲法成立前,國家神道的神官是公務員,他們分五級。在《日本書紀》與《古事記》中,最早的神官在崇神天皇時代出現。
明治神宮的本殿,內部禁止攝影。
明治神宮的佈置圖
回》日本東京、橫濱、橫須賀、鐮倉六日遊 首頁
延伸閱讀:
《日本美食》橫濱中華街「王朝」擔擔麵專賣店
《日本美食》浅草寺旁的平民美食:ときわ食堂
《日本美食》築地場外市場《築地虎杖》日本料理
《日本旅遊》金龍山淺草寺,東京都必遊拍照打卡景點之一
《日本美食》橫濱ひじてつ(Hijitetsu)元町店鐵板燒廣島燒餐廳
《日本美食》[橫須賀]どぶ板通的TSUNAMI CURRY&GRILL享用海軍咖喱
《日本旅遊》萌木銀座首都飯店 (Ginza Capital Hotel Moegi)步行到築地場外市場只要8分鐘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