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視劇《茶金的故事》讓《新竹北埔》成為很多人熟悉的地名,剛好小孩前一陣子在竹科上班,所以我們就組團從台南出發來了一次新竹之旅,順便逛逛《北埔老街》。不來不知道,這北埔有相當多的古蹟,這裡記錄並保存著姜家先祖開墾時留下的諸多痕跡。而北埔老街上也有著各式客家美食等著遊客前來光顧。
查了一下資料,發現這北埔是個客家聚落,因為客家人來到台灣比較晚,已經沒有平地可以給他們墾荒,於是就往台灣內地選擇地勢較高的區域拓荒,也因此與鄰近的賽夏族人多有衝突,所以建築上多厚重石牆與防禦工事。
北埔老街的盡頭為北埔地區的信仰中心「慈天宮」,也可以把慈天宮當成是老街的起點。
跟其他的台灣的老街一樣,北埔老街除了有老房子外,也有著許多的美食與商品,正印證那句有人潮就有商機。
這間《湖南久久滷味》是我們在北埔老街吃過還不錯吃的滷味,麻辣夠勁。
民歌擂茶。可以DIY體驗客家擂茶、品嘗客家點心的店家。聽說老闆會很多樂器,還會現場自彈自唱民歌給客人聽。
天水茶房。也是一間可以DIY體驗客家擂茶、品嘗客家點心的店家。
整個北埔老街似乎是以慈天宮為起點。
新竹北埔慈天宮現為新竹縣定古蹟,主祀觀音菩薩。
慈天宮屋簷上的裝飾。
位於慈天宮的右側(北方)不遠處的《姜阿新洋樓》是電視劇《茶金歲月》的主場地。
姜阿新洋樓隔壁的圍牆。不知道客官們有沒有發現,北埔的民宅圍牆幾乎都是厚實的石牆或磚牆,只留部分透光的欄杆,這應該是早期防禦的目的。
金廣福公館,為國定古蹟。很少看到有民宅被列為國家古蹟的。早期武裝墾荒時與原主民爭地,經常發生流血衝突,而這間金廣福公館就是做為當時指揮拓荒與防禦的指揮中心。
就因為北埔地區經常會遭遇原住民的襲擊,所以防禦是一個重點,仔細觀察這裡的建築,會發現牆壁上留有一些小孔,這些孔稱為「銃孔」,是可以從房子內對外伸出槍管放槍的孔。
天水堂。北埔人慣稱之為「姜屋」,而姜家族人則慣稱「老屋」。它是開拓新竹縣大隘地區的開山祖”姜秀鑾”所建的宅第。姜家的郡望堂號「天水郡」(今甘肅省天水市),故名「天水堂」。
天水堂。石砌圍牆有著圓弧形的欄杆。
秀巒街48號旁通往老街的路口。這其實是一組裝置藝術,電線桿上有一隻松鼠,電線桿一旁牆角有一隻正在尿尿的狗狗。
旁邊的水管上還站著一隻大鳥。
屋子的斜對面有一隻老是在固定位置曬太陽睡覺的花貓。
編竹夾泥牆上,有個身著蓑衣戴斗笠的15公分小人站在窗子遮雨棚上頭。這是台三線藝術季的展出,展品不一定還在。
延伸閱讀: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