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南市的「祀典武廟」位於赤崁樓的正南方,俗稱「大關帝廟」或「武廟」,這是為了區別台南市新美街上另一座被稱為「小關帝廟」的開基武廟,所以台南市有大、小關帝廟,可不要跑錯地方了。
這「祀典武廟」以其建廟之早(約在西元1665年建造)、文物之豐、格局之壯偉、地位之尊崇,故其名列臺灣地區重要一級古蹟。清朝雍正期間為了消弭漢人反滿思想,壓抑抗金名將岳飛,並大力拉昇關公的地位,還追封關帝祖宗三代為公爵,將全國部分大型關帝廟改為官祀,並加設三代殿。受此影響,當時稱為「大關帝廟」的該廟,改名晉昇為今「祀典武廟」,而該名稱沿用至今,且奉旨舉辦春秋二祭,使之成為全臺規模最大,也是唯一擁有「祀典」尊崇的武廟,並與「全臺首學」之臺南孔子廟並列,享有「祀典武廟」之稱。
祀典武廟坐北朝南,有八公尺寬廿公尺長,縱深式配置的三開間三進兩廊式廟宇建築。其左側赤色山牆直接矗立於路旁,屋坡由前而後,依各殿的高度呈現出高低起伏的變化,由於各殿的高度不一,飛簷斜頂的山牆,從側面看去為起伏狀,造型頗為美觀。前殿及後殿為燕尾翹脊、硬山屋頂,正殿則採用曲線柔美的重簷歇山屋頂,不僅殿宇氣勢巍峨,大木結構也以雄渾見稱。
下面文章大部份參考維基百科的「祀典武廟」一文。
祀典武廟的前殿後及正殿前均有拜殿,正殿前的馬背歇山拜殿,造型最具有特色。其所供奉的神明大致如下:
- 正殿第一進祭祀關公;第二進為祭祀武聖三代祖先(1720年代後加設)。
- 後殿右側有東向的觀音殿,第三進則為佛教的觀音菩薩與十八羅漢。
- 北向「西社」供奉五文昌帝君。
- 南向的月老祠、太歲殿。這裡的月老祠聽說還頗靈驗,想尋得有另一半的朋友不妨試試。
- 後為六和堂及延平詩社。
參觀「祀典武廟」的重點:
-
於永福路旁觀賞祀典武廟山牆是其最大特色,其高5.5公尺,及長66公尺,是為五落屋頂形式,且其中巧妙各不相同。從「山川燕尾」到「硬山馬背」、「歇山」、「歇山重簷」及「硬山燕尾」等造型特色,形成高低起伏的曲線,其間各進各落的的區別,與其間的尊卑秩序,具有一目了然的視覺效果。
-
入廟三川步口仰頭可見架棟上刺花裝飾,有插角(雀替)通隨、束隨、看隨、斗座、斗供、吊筒、爪筒等,精緻華麗、吉祥動物與花草紋樣、豐富的木雕宗教藝術值得欣賞。
-
可站立於三川中門,向廟內觀看正殿,前二進的三個空間層次建築,是為少見的美感效果。正殿的採光排煙設計,人立其下但覺渾不見頂的正殿空間,香菸掠頂嬝嬝去,遂成嚴肅神秘宗教氣氛。
-
廟門用門釘而不繪門神,中門各七十二顆、側門左右各五十四顆。「九」為陽數之極,並以此倍數呈現帝王之尊貴,也是祀典武廟之地位表徵。台南孔子廟也有類似的門釘,聽說只有官廟才可以有此門釘。
-
明寧靖王朱術桂敬獻一方匾額「威靈赫奕」,保存於北極殿,另書頒「古今一人」匾於祀典武廟,其僅遺留二方匾額於府城,為台灣最早之古匾。
-
廟內文物豐美,除咸豐七年皇帝御筆「萬世人極」匾額外,「文武聖人」、「文經武緯」、「至大至剛」、「至聖至神」、「大丈夫」等均為府城名匾。其中又以乾隆五十九年(西元1791年)台澎丘道楊廷理所題之「大丈夫」之匾最為著名。其詞出自孟子 ‧ 滕文公篇下:「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謂大丈夫也」。
-
「西社」位於觀音殿右畔。清朝時期台灣府城原有五社:「東社在彌陀寺、南社在法華寺、北社在黃蘗寺、中社在奎樓書院、西社即在祀典武廟內」。是為昔日府城文人聚吟之處,今日社內奉祀文昌帝君,主管文運祿籍,為考生信仰的神祇。
-
觀音廳後有一株梅樹,相傳是明寧靖王所植。西社前植有石榴樹,也增添廟內勝景。
-
祀典武廟內另有奉祀月下老人,又稱月老公、月老,是道教的神祇之一,為掌管男女婚姻之神,相傳為『媒神』。祀典武廟之月下老人,神態略微前傾,彷彿欲仔細傾聽信眾心願。可依照廟方規劃介紹,求取紅線、姻緣粉等結緣物。
台南【祀典武廟】資訊:
- 景點分類:廟宇、古蹟
- 景點地址: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229號
- 景點電話:06-
- 開放時間:06:00~20:45
- 景點網址:Facebook
從永福路旁觀賞祀典武廟山牆是其最大特色,其高5.5公尺,及長66公尺,是為五落屋頂形式,且其中巧妙各不相同。從「山川燕尾」到「硬山馬背」、「歇山」、「歇山重簷」及「硬山燕尾」等造型特色,形成高低起伏的曲線,其間各進各落的的區別,與其間的尊卑秩序,具有一目了然的視覺效果。造型非常美觀,是畫家、攝影家取景不厭的題材。
祀典武廟牆角上雕刻著民俗故事。
「祀典武廟」依照慣例也有左鐘右鼓,面向廟門外的左邊掛了一個「鐘」。
面向廟門外的右手邊放了一個鼓,也有晨鐘暮鼓的意思。
左圖:從廟門看祀典武廟正殿,屋頂上的匾額。
右圖:皇牆。
「祀典武廟」廟內文物豐美,除咸豐七年皇帝御筆「萬世人極」匾額外,「文武聖人」、「文經武緯」、「至大至剛」、「至聖至神」、「大丈夫」等均為府城名匾。其中又以乾隆五十九年(西元1791年)台澎丘道楊廷理所題之「大丈夫」之匾最為著名。其詞出自孟子 ‧ 滕文公篇下:「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謂大丈夫也」。
正殿第一進祭祀關公。有「義範昭垂」及「萬世人極」兩塊匾額,其中咸豐七年皇帝御筆的「萬世人極」已經被信眾的香煙燻得烏黑,值見其歷史。
來「祀典武廟」祭拜的信眾持香虔誠膜拜,達到安撫心靈的作用。
來「祀典武廟」祭拜的信眾虔誠膜拜擲杯請示神明指點。
「祀典武廟」的神桌旁有木魚及托缽等法器。
「祀典武廟」的門檻都已經被信徒磨破了,可見香火之鼎盛。
祀典武廟第二進祭祀武聖三代祖先。
觀音殿內奉祀十八羅漢,分立觀音殿左右二列,法相莊嚴,羅漢神態形貌不同,各有特色。觀音殿內並奉祀註生娘娘與福德正神,同為台灣民間信仰與民眾日常生活中之重要神祇。
祀典武廟內另有奉祀月下老人,又稱月老公、月老,是道教的神祇之一,為掌管男女婚姻之神,相傳為『媒神』。祀典武廟之月下老人,神態略微前傾,彷彿欲仔細傾聽信眾心願。可依照廟方規劃介紹,求取紅線、姻緣粉等結緣物。
祀典武廟於廟內月老祠旁另設太歲殿,奉祀太歲星君。
「西社」位於觀音殿右畔。清朝時期台灣府城原有五社:「東社在彌陀寺、南社在法華寺、北社在黃蘗寺、中社在奎樓書院、西社即在祀典武廟內」。是為昔日府城文人聚吟之處,今日社內奉祀文昌帝君,主管文運祿籍,為考生信仰的神祇。
「祀典武廟」的天井上有一把關刀。
「祀典武廟」的廟門屋簷上有雙龍搶珠(火焰飾)的符號,這似乎也只有官廟才有的圖騰,因為台南的孔子廟也有;屋簷的角落也有「鯉魚翻躍」的圖樣,鯉魚口吐水波,捲捲外湧,除了美觀之外,還有噴水防火、保護平安之意。
「祀典武廟」的正殿屋簷上則是「雙龍拜塔」的圖騰。
延伸閱讀:
安平古堡,台南地標之一
台南市─忠義國小,幸福的小學
台南孔廟,來一趟國學常識之旅
台灣府城隍廟,拜訪台南廟宇三大名匾【爾來了】
發佈留言